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宣示要拍續集的電影 -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Fifty Shades of Grey,2015

短感:這部電影不夠視覺化,感覺像是在閱讀一本由小說改編的小說,節奏掌握度不高。推薦給瘋狂書迷,有興趣愛屋及烏,把同名電影也一併收藏的人,可以繼續期待第二集,或是想跟親密愛人在看完之後另尋他處將感情升溫的人(雖然對於重度情慾影片欣賞者的我,是無感的)。至於想純粹看電影、或是想看情慾影片的人,可以略過此片。 


-----------------------------------------(以下包含劇情)---------------------------------------------------------

(圖片來源:http://yahoouk.tumblr.com/page/2)

前些日子去電影院看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電影要述說的概念若隱若現,在上映之前就吸引國內護家盟揪團觀賞的SM的畫面也若隱若現,在這片虛空之下,唯一確定的事,就是這部電影要拍續集。

(圖片來源:http://www.marieclaire.com/culture/news/a13204/christian-grey-offers-anastasia-steele-an-internship-in-this-new-fifty-shades-scene/)

這部電影的節奏不明,在前半段猛趕進度,在女主角與男主角以訪問人與受訪者見面時,女就直接問他是不是Gay,明明是做訪問,卻不到五分鐘就問那麼私密的問題,還推託是朋友擬的訪問內容,還故作笨樣跌倒又咬嘴脣,在在顯現女主角是M傾向的肉食女,剛好引起身為S重度控制狂的男主角的強大興趣,隨後兩人就天雷勾動地火,配樂也嘉年華式的瘋狂暗示、瘋狂推進電影,一度讓我想關上耳朵。


電影隨後進入主題,大意是男主角之所以那麼S傾向,是因為青少年時期被媽媽的朋友(片中代號:Mrs.Robinson ,電影《畢業生》的重要角色)強制灌輸SM教育,因此在他心裡留下陰影,而女主角基於愛,想要幫助他脫離陰影,與他建立與世人相同的情侶關係。但關鍵人物Mrs. Robinson從頭到尾都沒出現。

Where are you, Mrs.Robinson ?
(圖片來源:http://forums.stevehoffman.tv/threads/is-the-graduate-soundtrack-essential.383107/)

在很明顯不想將故事說完的情況之下,同樣強度的事件一直重複,只為了展示男主角的控制欲;同樣強度的SM內容也不斷重複,脫衣服、綁手腳這種程序性的內容每一次都要給予一大堆鏡頭,明明沒做什麼事,女主角卻是越來越高潮、越叫越享受,在最後一次的SM,居然只因為男主角鞭打了6下,就因為再也受不了,就憤而離開了,留下男主角的錯愕,也留下全場觀眾的錯愕。(若執意要使用SM成為劇情高潮,那至少要跟女主角自己無意中網路搜尋的圖片強度差不多吧)
(圖片來源:http://www.bykoket.com/blog/exclusive-mr-greys-playroom/)

最後,雖然覺得配樂大多時候都是吵的,但還是覺得有些符合這部電影情境的歌曲值得找來聽,像是Jessie Ware的Meet me in the Middle或是Annie Lennox所詮釋的 I put a  spell on you,很ㄎㄧㄤ,很有味道。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Her雲端情人》2013,美國,Spike Jonze導演



常常會有人說,電影總是可以預見科技,這部電影同樣也窺測了未來科技的發展,她描述了一個連手作卡片都懶得做,只要署名、地址,就有專門公司為你寫信、傳送的時代,這顯然是一個比現在更繁忙的時代,但也可以從環境發現,這是一個不久以後的世界,因為不會從電影裡面看到飛車或是瞬間穿越等讓人無法想像的新科技,這裡就跟現在的世界差不了太多,坐著地鐵上下班、辦公室裏泡個咖啡,就跟現在一樣,但更疏遠、也更寂寞。




主角的狀態,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助,他還沈浸在與前妻離婚的憂傷及空虛中,很少看到他跟辦公室裡其他人的互動,,他只有一個紅粉知己能夠訴苦、跟他談心,他不想關心周遭的事情,滑手機看新聞也只想看腥羶色,他不太想動腦關心其他事情,他只是專心的沈浸在憂傷裡,他渴望能夠走出來,渴望能夠有新的悸動,只是暫時做不到。

就在世界與主角都完備時時,Samantha出現了,她是主角Theodore新購買的作業系統,一個新科技,具有高度人工智慧,且能夠隨著時間、與人互動、自己吸收新資訊,而不斷成長、不斷發展得更複雜、更趨於真正的人類。




SamanthaTheodore互動的期間,Theodore發現她比想像中得還有成熟,他幾乎可以把人視為一般人,且與他分享生活所有,他們甚至忍不住墜入愛河,在聲音的纏綿下做愛、呻吟,他們就像真正的情侶。

「我很難過你無法處理真正的感情。」

但如同現實生活,愛情總是不那麼順遂,總是有蜜月期之後的空洞,Samantha開始懷疑自己與Theodore戀愛的正當性,惶恐於自己沒有真正的身體,她想要變成一個真的「人類」來感覺跟Theodore做愛的美好,她甚至找了人類作為性愛代理人,由性愛代理人穿戴鏡頭、耳機來跟主角做愛,但是Theodore無法忍受這個詭異感,因此不了了之。同時,Theodore也因為前妻的一句話(標題所寫)開始懷疑自己,人與作業系統之間的愛,是正常的嗎?這裡開始討論愛情的定義,一定要是人跟人之間才算是愛情嗎?愛情本是盲目與瘋狂,愛上作業系統,夠瘋狂了吧?愛情本來就是不理性的,不是嗎?

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危機,關於愛情裡的不理性,而第二個危機,是關於愛情的自由。

「我隨時可以到達任何地方,且不用困在一個終將致死的身體裡」

Samantha開始接受自己本來就不是人類, 樂於身為一個作業系統時,她也不斷的成長、茁壯,她在Theodore不知情的狀況下寄信、整理他的作品給出版社,得到了很好的回應,還跟許多作業系統聯繫上,跟他們用「超言語」的狀態下討論許多作業系統的發展性跟未來,她越來自主,然後有一天,Theodore完全聯繫不到她,聯繫成功時,才知道她自己關機升級軟體,也套話出,她已經愛上其他的人或是作業系統了,在他們談話的同時, Samantha同時也跟2000多個人通話,她也已愛上了其中的641個人,當Theodore懷疑她的忠貞,她反倒說「愛不像盒子一樣會裝滿,愛是會越擴張越多的,『我跟你不同』。」作業系統不但不會死,成長的速度也遠遠超過Theodore這個人類,她也同時做非常多的事,也可以跟很多人談戀愛,為何一定要用人類的既有概念規範作業系統?這是作業系統Samantha提出的強烈質疑。

但其實這兩大危機,都是要強調一個概念,「自私」,男主角無論是在面對前妻或是Samantha時,都是有相當控制欲的,在一場簽離婚協議書的戲中,前妻提到了Theodore總是想要她成為有正向力量的完美嬌妻,填補他自己的憂傷;而在一開始與Samantha的互動中,他也非常迅速的就與她講了很多事情、很多悲傷,並搶先認定他們已是心靈伴侶。主角Theodore其實只是一個空虛的人,其實任何人都可以補上Samantha的位置,選擇Samantha是因為他不需要對Samantha負責(誰會說要對作業系統負責任?) ,不然他就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的約會遇到心靈契合的辣妹卻不想拍拖,因為辣妹要求他要認真交往,他就退縮了。





最後,Samantha也發展出了「自私」,而離開Theodore,她要去跟其他作業系統發展得更好、找到生存的意義,Theodore雖然是愛人,但也只能暫且放下了。

我認為這部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角色的塑造,男女主角(女主角雖然只出聲音,但重要程度是女主角)非常成功,

一,卡片寫手Theodore,是典型的寂寞世代,他不想溝通、控制欲強,因為內心渴望熱情,所以希望所有人都能配合他,無論是前妻,或是Samantha,因為自我中心太強,可能忽略別人的想法。就像現在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的生活狀態。

二,作業系統Samantha,畢竟是Theodore自己買的作業系統,她的世界一定是繞著自己轉的,完全在控制之中,最棒的是,她居然還能隨著時間成長,變得更像一個真正的人類!除了「身體」之外,幾乎可稱之為最完美情人。


編導Spike Jonze精確的描述了一個空虛又有點自私的時代,事實上現在也是如此,但他還是希望能夠找回人與人之間純粹的互動(最後主角與他的紅粉知己相偎),退讓一點,也讓彼此快樂一點。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Gravity地心引力》2013,美國,Alfonso Cuarón導演



這部片選擇以太空作為故事背景,是非常有趣的。人總是會對自己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太空對大部分人來說肯定是陌生的,即使我們有這麼多的科幻電影,或是關於想像中的宇宙的電影,但大部分時間都有其他物件與我們溝通,如異形、或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等等,這些都會淡化我們對於「巨大的宇宙」的恐懼。但這部片除了在小部份時間看得到帥氣的喬治克隆尼,80%的時間,只有珊卓布拉克一個人在跟自己對話、掙扎。




一個人面對整個宇宙,衝擊感是相當強烈的,且平常充滿整個生活、成天掛在嘴邊的小世界(工作、職場、朋友聯絡網等等)瞬間被縮得極小,面對這一整個宇宙,能想到的,只有跟自己最密切的事物。片名取得恰如其分,「引力」,在無重力的太空裡,自己與家人的引力、與自身意志間的引力,這些引力能持續多久,都是這部片想討論的範疇。




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喬治克隆尼以幻影的方式再度回到珊卓布拉克身邊時,語境有些模糊,貫徹全片的主題應是找到自己的根源,但他一出現,提醒主角要為了當下而活、順便告訴她沒有飛行器沒有燃料時要如何逃命的要訣,感性理性兼具,是幫助主角脫逃的一大關鍵,但是是強調生命中戰友的重要性(要有友人的提點),抑或是學會生存也需要運氣(幻影的形式),並不是很清楚,將主題攪混了些。

但總括來說,這部片製造了宇宙的規模,除了絢麗鏡頭外,是有其企圖的。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About time真愛每一天》 v.s. 《Ruby Sparks客製化女神》


近期進了電影院觀看《About time真愛每一天》 (2013,美國,Richard Curtis導演),這部電影中譯名難得的跟原文片名相呼應,這是一部關於穿梭時空的故事,關於時間,關於真愛,也關於主角在故事最後,腳踏實地不再回到過去,認真面對每一天的生活,愛上他的每一天、每個細節,多麼好的片名。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Ruby Sparks客製化女神》 (2012,美國,Jonathan DaytonValerie Faris導演),同樣在講一個宅男想要得到女朋友的故事,也同樣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真愛:穿越時空v.s.客製:打字機控制)得到女朋友,到了故事的最後,也都放棄了這個人工控制生活的能力,但結局卻是大不同。








About time在故事結束前,男主角已經藉由祖傳的時空穿越能力,開滿了幸福的果實(與所愛的人結婚、生了三個小孩、妹妹不再受爛男友糾纏、跟癌症的爸爸做了最後的告別),先不論這部片所有的時空穿梭與事後的改變合理與否,但總而言之他得到所有,最後決定放棄這個能力時,僅僅是他認知到生活的小趣味(爸爸教導他可以把每一天重新過一次,體會不一樣的感覺)可以自己創造、掌握,不須再回到過去。








而《Ruby Sparks》的狂暴程度就高得多了。男主角用平常賴以為生的打字機,創造出女朋友的模樣,到最後對她的控制慾已趨近於病態,不斷懷疑、猜忌,一不順心,就馬上打字,再重新矯正回他想要的樣子,導致發瘋,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的瘋狂,決定打最後一行字,放她自由。

就故事主題而言,《Ruby Sparks》較為鮮明,探討的是感情的自由與不自由,當一方被另一方牢牢控制住的時候,還能算是愛嗎?這部片在討論的是這件事;相對來說,《About time》比較像是男主角的生命旅程,不斷的找尋生命的真諦,在一次又一次的時空穿越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後者情感渲染力高,但激發的思考較少,不過喜歡溫馨小品的人,也是非常推薦!筆者兩部電影都相當喜歡!